想搞垮一个医疗软件公司,就让他做任何功能吧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:慕斯会实施 作者:芒果慕斯宝妈(95后女项目经理)

在三甲医院信息科呆了10几 年,我见证了太多医疗软件公司的 “生死时速”。有些公司明明技术扎实、团队靠谱,却在与医院合作一两年后就陷入生存危机。深究根源,很多时候并非公司能力不足,而是医院把 “所有功能都交给它做”—— 这看似是信任,实则成了压垮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一、一个扎心的真相:“越听话的公司,死得越快”

商场上,“满足客户需求” 是铁律,但在医疗软件领域,这句话却可能藏着陷阱。按常理说,软件公司越能承接需求、越 “听话”,越容易获得认可。可现实却是:医疗软件的功能有着明确的边界,过度的让渡需求,反而会让公司在无休止的开发中耗尽资源,最终走向崩盘。医院总觉得 “自己提的需求都合理”,信息科夹在中间左右为难,软件公司则在 “不得不接” 的压力下,一步步被逼入下坡路,这两年的回款压力有多大,大家应该都有体会。

二、HIS 系统:被 “万能化” 拖垮的核心引擎

HIS(医院信息系统)是医院的 “神经中枢”,负责门诊、住院、收费等核心流程。但有些医院却把它当成 “万能工具箱”,不断加码需求。

比如某三甲医院,起初只是让软件公司优化 HIS 的收费模块,后来临床科室提出 “要和电子病历实时联动,自动抓取诊断编码”,财务科要求 “对接医保最新政策,实现动态报销比例核算”,甚至后勤科也提出 “把物资领用数据接入 HIS,方便统计成本”。软件公司为了留住项目,只能硬着头皮接下。

结果呢?原本 6 个月能完成的升级,硬生生拖了 18 个月。HIS 系统的核心逻辑被反复修改,兼容性问题频发,上线后频繁出现卡顿、数据出错的情况。软件公司投入的研发成本超预算 3 倍,团队连轴转了一年多,最终因为系统未过电子病历评级,未能通过验收、款项迟迟无法结算,资金链彻底断裂。而医院也因此陷入困境:HIS 不稳定导致门诊\住院工作效率大幅下降,医患投诉量激增。

数据不会说谎:医疗行业调研显示,HIS 系统的功能迭代中,若额外需求超过核心功能的 30%,项目延期率会高达 80%,软件公司的利润损耗平均达 40%。HIS 的核心是 “稳定流转”,强行塞进非核心功能,就像给汽车发动机装翅膀,只会让它彻底散架。

三、OA 系统:从 “办公工具” 到 “万能管理平台” 的灾难

OA 系统本是医院内部的 “办公助手”,负责审批、通知、考勤等基础功能。但有些医院却要求它 “承载全院管理”,硬生生把 OA 做成了 “大杂烩”。

前两年接触过一家软件公司,承接了某医院的 OA 系统开发。起初需求很简单:实现公文、通知、邮箱、请假、报销审批线上化。但项目启动后,需求开始 “无限膨胀”:院长办公室要求 “接入会议系统,实现会议室预约、纪要自动生成并同步给参会人”,需求一改再改;人事科提出 “和考勤机、薪资系统联动,自动计算绩效”;甚至工会都要求 “增加职工生日提醒、福利领取登记功能”。最离谱的是,某临床科室希望 “在 OA 里加一个病例讨论模块,支持多人在线批注”—— 这明明是专业医疗软件的功能,却硬要 OA 来承担。

软件公司为了满足这些需求,不得不推翻原有的架构,引入复杂的插件和接口。最终 OA 系统变得臃肿不堪,打开一个页面要加载 8 秒,不仅员工怨声载道,服务器也不得不增加到6台,内存甚至加到256G,简直了。项目验收时,医院以 “功能虽全但不好用” 为由扣了尾款。这家公司为这个项目前后投入了 200 多万,最后不仅没赚钱,还倒贴了人力成本,第二年就不得不缩减了一半团队。

而信息科的痛点在于:我们明明知道 “OA 不是万能的”,却挡不住各科室 “图方便” 的需求。管理者觉得 “多一个功能而已,不难”,但他们看不到软件公司为了这些 “小功能” 付出的巨大代价 —— 就像给自行车装汽车变速箱,看似能提升性能,实则破坏了它的本质。

四、SPD 系统:被 “无边界需求” 拖垮的供应链管家

SPD(医院供应链管理系统)负责药品、耗材的采购、库存、配送,核心是 “高效流转、降低成本”。但有些医院却让它 “跨界”,把本不属于供应链的功能强行塞进来。

比如某医院的 SPD 项目,软件公司最初的方案是 “对接供应商系统,实现耗材自动补货、院内扫码出库”。但项目推进中,护理部要求 “在 SPD 里加一个耗材使用登记功能,关联到患者费用明细”,院感科提出 “要实时监控高风险耗材的使用追溯,甚至记录操作人员的手卫生数据”,财务科则要求 “直接用 SPD 数据生成成本分析报表,替代原有财务系统的部分功能”。

这些需求看似 “合理”,实则早已超出了 SPD 的边界。为了实现 “手卫生数据关联”,软件公司不得不对接院感的监控系统,光是接口开发就多花了 3 个月;为了生成财务报表,又得重新设计数据模型,与财务系统反复调试。最终项目延期 6 个月,软件公司的研发费用超支 150%。更糟的是,由于功能太复杂,临床科室用不惯,SPD 系统的使用率不到 50%,医院觉得 “不值”,尾款迟迟不付,软件公司只能自认倒血霉。

行业共识:SPD 的核心价值是 “供应链效率”,强行叠加临床、院感、财务功能,就像让快递员同时负责送货、记账、售后,只会让他顾此失彼。

五、给医院管理者的一句话:软件有边界,合作需理性

作为信息科老人,我太清楚其中的无奈:临床科室提需求时 “只看自己方便”,管理者拍板时 “只看表面价值”,却没人想过 “这个功能该不该由这个系统来做”。

软件不是 “橡皮泥”,不能随便捏。HIS、OA、SPD 各有其核心定位,超出边界的功能,不仅会拖垮软件公司,最终也会让医院自己埋单 —— 系统不稳定、员工用不惯、数据不安全,这些代价远比 “多一个功能” 的收益大得多。

希望管理者知道:让软件公司 “做任何功能”,不是信任,而是伤害。真正的合作,是守住边界、聚焦核心,让专业的系统做专业的事。只有这样,医疗软件行业才能健康发展,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走得更远。

评论

评论列表

给医院管理者的一句话
给医院管理者的一句话
2025-09-16 11:12:00
软件有边界,合作需理性
回复

文章目录

    查看评论